2015,会不会是微信由盛而衰之年?

和行天下 作者:admin 2015-01-22 浏览100次

昨天早晨各个媒体都在报道微信朋友圈上广告的消息,到了下午则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大家在微信自己的广告下面疯狂的回复。对比微博广告出来时的骂声一片,大家对朋友圈广告的接受程度要好的多,但不管接受程度如何看到这个总会让人心里有个疑问:2015的朋友圈广告会不会是让微信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毕竟微博上了广告后,其热度是与日俱下的?

产品总是时代的产品,时间到了,固定电话和功能机自然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不管它们曾经多么辉煌,所以要想思考微信会不会由盛而衰,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微信自身的强弱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质。

认知盈余稀缺的年代

克莱·舍基有一本书叫《认知盈余》,副标题是:自由时间的力量。这书也许曾经对过,但在眼下来看其基本立场已经错了,我们不是拥有很多认知盈余,而是正在经历一个盈余稀缺的年代。

如果把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的2007年作为移动互联网元年,那么到现在为止移动互联网走过了8个年头,在这8个年头里,微信、微博、手游、新闻客户端、阅读、投资、记事本、视频等蜂拥而出,疯狂抢占手机那个不算大的屏幕。作为结果,每个用户的空余时间都被抢占一空。每个人都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消耗自由时间的模式,有的人是看起点的玄幻小说,有的人是看视频,有的人是打游戏,有的人是聊天……这些东西确实很有趣,深深的吸引了他们。

这意味着曾经无意识分布的自由时间就像金矿一样,已经被开采尽了,这是个盈余稀缺的年代。上班时人们像被绑在齿轮上一样,需要面对无休止的效率提升;空闲时则在虚拟世界里按既定模式消耗自己的剩余时间。

在这样一个盈余稀缺的年代里,一切新时间消费模式的崛起,必会导致既有的霸主变弱。落到微信上则是,一切新SNS的崛起都会导致微信的衰弱,因为他们是在同一领域里,所以互相兼容的程度会很差。

如果这逻辑没错,那下一个问题就是会不会有很多新的、非通用型的SNS崛起?答案是肯定的,这要从SNS的特质说起。

SNS的短命基因

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叫“SNS的短命基因”,里面归纳了SNS之所以短命的内因和外因。

最关键的内因是人们的审美疲劳。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手机》这电影里费墨偷情被发现后,吭叽半天,整了个审美疲劳出来。也许有人不喜欢,但审美疲劳确实是人性的一部分。人们一边需要安定,让心灵平静,但一边又总是想寻找新的刺激,虽然这种新刺激往往并不具有长久持续的价值。

这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使人心灵平静的部分,比如亲情、友情、理想往往不能支撑起SNS的发展,而新刺激部分能让SNS迅速发展,却又往往不足以支撑他的长久存续,比如:荷尔蒙过剩。在商业竞技场里面大家是想迅速成功的,所以大多时候人们打造产品时会依赖后者,这事实上就等于是为SNS类产品注入了短命的基因。

想想我们自己吧,我们自己是不是新接触微博、微信时总是热情高涨,接下来是对付玩玩,再接下来就可有可无了。

导致SNS短命的外因则有两个:一个是SNS必是顶级入口;一个是SNS介入壁垒低且有无限多个切入点。

顶级入口导致众人垂涎,介入壁垒低和切入点多则导致只要有一个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创意,不管它是钓鱼、阅读、匿名吐槽、荷尔蒙过剩还是建立人脉就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审美疲劳、顶级入口、介入壁垒低切入点多三者一叠加就相当于一边是大家并不能长时间的喜欢一个SNS,一变是不停的有其他产品诱惑你,作为结果就是SNS天生就会有种短命的基因。所以说接下来一定会有新的、非通用型的SNS崛起,虽然我们很难预先清楚判定他们是什么。